蹈矩循彟的成語故事

拼音dǎo jǔ xún xīng
基本解釋同“蹈矩循規(guī)”。
出處明·宋濂《佛慧圓明無邊廣照普利大禪師塔銘》:“七歲即就外傅,諸書經(jīng)目輒成誦,出入蹈矩循彟,有若成人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蹈矩循彟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蹈矩循彟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二百五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83回:“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,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,在外面瞎混。” |
全科人兒 | |
響答影隨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7卷:“由是論之,罪福報應(yīng),猶響答影隨,不差毫末。”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。” |
費盡心機 | 宋 戴復(fù)古《石屏集 論詩絕句》:“有時勿得驚人句,費盡心機做不成。” |
屈指一算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過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。”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
角巾素服 | |
之死靡二 | 《宋史·忠義傳一》:“若敵王所愾,勇往無前,或銜命出疆,或授職守土,或寓官閑居,感激赴義,雖所處不同,論其捐軀徇節(jié),之死靡二,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