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事制宜的成語故事

拼音suí shì zhì yí
基本解釋根據(jù)事實,采取適當措施。
出處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卷三十七:“如道之正體,卻一定于此,而隨事制宜,自莫不當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隨事制宜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隨事制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好說歹說 |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,說我們都是鄉(xiāng)鄰,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物盡其用 | 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這倒是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,兩全其美。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直截了當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紫芝妹妹嘴雖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當,倒是一個極爽快的。” |
視微知著 |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十羊九牧 | 《隋書 楊尚希傳》:“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危急關頭 |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對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