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閃西躲的成語故事

拼音dōng shǎn xī duǒ
基本解釋閃:側身急避;躲:躲避。形容四處躲避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1回:“盧俊義挺著樸刀,隨后趕去,李逵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。”
東閃西躲的典故
宋江擔任梁山泊主帥后,軍師吳用給他推薦北京的盧俊義,他們用計誘使盧俊義上山。盧俊義到梁山泊追趕李逵,李逵東閃西躲,最后騙盧俊義到山上,盧堅決不落草。宋江等又用計謀放盧俊義下山,盧俊義回到北京就被官府捉拿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東閃西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縫衣淺帶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盜跖》:“今子修文武之道,掌天下之辯,以教后世,縫衣淺帶,矯言偽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 |
紫陌紅塵 | 唐·劉禹錫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,戲贈看花諸君子》詩: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觀里桃千樹,盡是劉郎去后栽。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鼻青臉腫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 |
不費吹灰之力 |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7回:“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,撫臺便這樣的信從,若替他辦那事,自不費吹灰之力。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姹紫嫣紅 |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驚夢》:“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。” |
萬里長城 | 《南史·檀道濟傳》:“道濟見收,憤怒氣盛,目光如炬,俄爾間引飲一斛,乃脫幘投地,曰:‘乃壞汝萬里長城!’” |
青云直上 | 南朝 齊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