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戟得矛的成語故事

拼音wáng jǐ dé máo
基本解釋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,或有失有得。
出處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離俗》:“亡戟得矛,可以歸乎?”
亡戟得矛的典故
春秋時期,齊國和晉國打仗,一個小卒在混戰中把戟丟了,但撿到一只矛。后退時問路人怎么辦?路人說同樣是兵器,回去沒問題。他又問高唐大夫怎么辦,高唐大夫說應該回去撿回來,他們兩人重返戰場,為尋找戟而英勇戰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亡戟得矛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衣錦褧衣 | 《詩 衛風 碩人》:“碩人其頎,衣錦褧衣。”又《詩 鄭風 豐》:“裳錦褧裳,衣錦褧衣。叔兮伯兮,駕予與歸。” |
訓練有素 |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:“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,專訓練。顯亦為當時名將,所至有功,故知訓練有素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視微知著 | |
云天霧地 |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。就是有點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。” |
兢兢戰戰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四折:“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,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”。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角巾素服 | |
色中餓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一個字便是僧,兩個字是和尚,三個字鬼樂官,四字色中餓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