臼杵之交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ù chǔ zhī jiāo
基本解釋臼:石制的舂米器具。杵:舂米的木棒。臼與杵不相離。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出處《東觀漢記·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秋游太學(xué)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憑舂。祐與語,大驚。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臼杵之交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臼杵之交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背腹受敵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無水戰(zhàn)之具,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,則我背腹受敵?!?/td> |
弦外之響 |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四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(diào)之高無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外之味,弦外之響?!?/td> |
自強(qiáng)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?!?/td> |
風(fēng)流才子 | 唐 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清潤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風(fēng)流才子多春思,腸斷蕭娘一紙書?!?/td> |
連編累牘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(fā)一語,其實(shí)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?!?/td>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(shí)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必由之路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?!彼?朱熹注:“義者行事之宜,謂認(rèn)路,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,而不可須臾舍矣?!?/td> |
親上成親 | 元·關(guān)漢卿《調(diào)風(fēng)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,爭奈忒達(dá)地忒知根,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?!?/td> |
吃不了兜著走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3回:“不可拿進(jìn)園去,叫人知道了,我就‘吃不了兜著走’了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