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之若浼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ì zhī ruò měi
基本解釋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出處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推惡惡之心,思與鄉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將浼也?!壁w岐注:“與鄉人立,見其冠不正,望望然,慚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避之若浼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避之若浼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服低做小 | 元·李文蔚《圯橋進履》第二折:“我又索含容折節,屈脊躬身,伏低做小,跪膝在塵埃?!?/td> |
奉命惟謹 | 明 李東陽《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》:“東陽皆奉命惟謹。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?!?/td> |
引鬼上門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卻叫得‘引鬼上門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罷了?!?/td> |
溝滿壕平 | 李云德《沸騰的群山》:“溝滿壕平,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,寒氣逼人,滴水成冰?!?/td> |
窮鄉僻壤 | 宋 曾鞏《敘盜》:“窮鄉僻壤、大川長谷之間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錢,無告糴之所?!?/td>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?!?/td> |
趕盡殺絕 |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:“黃天祿上馬,提槍出營,見余化曰:‘匹夫趕盡殺絕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!’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進道若退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