冥頑不靈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íng wán bù líng
基本解釋冥:本指昏暗;引申為愚昧;頑:頑固;難開化;靈:聰明敏銳。形容無知的愚昧;不聰明;難開化。
出處唐 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。”
冥頑不靈的典故
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因為《諫迎佛骨表》得罪了唐憲宗,被貶到潮州當刺史。他上任后,聽說當地的惡溪里有鱷魚傷害人畜,就寫一篇《祭鱷魚文》去警告鱷魚7日內遷往南海。如果繼續冥頑不靈的話將遭到捕殺,正好一場暴雨趕走鱷魚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冥頑不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臣既已受命為將,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。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晉書 嵇康傳》:“身長七尺八寸,美詞氣,有風儀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飾。” |
到此為止 |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嘆口氣:‘完了。到此為止。’” |
囚首垢面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上》:“莽侍疾,親嘗藥,亂首垢面。” |
摧身碎首 | 三國·魏·曹植《謝封甄城王表》:“臣愚駑垢穢,才質疵下,過受陛下日月之恩,不能摧身碎首,以答陛下厚德。” |
唇槍舌劍 |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一折:“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。” |
聰明才智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治家》:“如有聰明才智,識達古今,正當輔佐君子,助其不足” |
氣味相投 | 宋 葛長庚《水調歌頭》:“天下云游客,氣味偶相投。暫時相聚,忽然云散水空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