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讎雪恨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ào chóu xuě hèn
基本解釋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。參見“報仇雪恨”。
出處元 楊顯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存得堂堂七尺身,也不敢望遂風云,報讎雪恨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報讎雪恨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報讎雪恨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安身之處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0回:“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,可乘此機會,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 |
物美價廉 | 清 吳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第十回:“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,要印一部書。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,所以特來求教。” |
慘不忍睹 |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:“尸首堆積,慘不忍睹。” |
當機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機立斷。” |
志在千里 |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因噎廢食 | 漢 劉向《說苑》:“一噎之故,絕谷不食。” |
囊螢照雪 | 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車胤恭勤不倦,博學多通,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 |
性急口快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這話也說得是,那么著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 |
紛亂如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