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丈竿頭的成語故事

拼音bǎi zhàng gān tóu
基本解釋佛教語,百丈高的竿子,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。
出處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景岑禪師》:“百丈竿頭須進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百丈竿頭的典故
宋朝時,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,號招賢大師。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,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。
一天,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。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,大師講得深入淺出,娓娓動聽,聽的人深受感染。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,一片寂靜。
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后,一名僧人站立起來,問他行了一個禮,然后提了幾個問題,請求大師解答。大師還了禮,慢慢地作答起來。
那僧人聽到不懂處,又向大師提問,于是兩人一問一答,氣氛親切自然。
聽講的人發現,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----十方世界的內容。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,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(ji)帖。所謂偈帖,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。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:“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,尚需更進一步,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百丈竿頭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奇花異草 |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賈于絳州城內,起一座花園,遍求奇花異草,種植其中。” 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為隋臣,不能匡救君惡,致被逆賊所弒,不能報仇,而事別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 |
苦盡甘來 |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四折:“受徹了牢獄災,今日個苦盡甘來。” |
望風撲影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51回:“蔣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風撲影么?’” |
以小見大 |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。”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濟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樂府詩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 |
荒淫無恥 | 徐遲《狂歡之夜》: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,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,丑態百出的,傷天害理的,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。” |
高步闊視 | 清·袁枚《新齊諧·冷秋江》:“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闊視,持大扇擊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東》,于于然來。群鬼盡散。” |
流離轉徙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,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。” |
躡手躡腳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周瑞家的會意,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,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