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有天地的成語故事

拼音bié yǒu tiān dì
基本解釋天地:風格或境界。另外有一種境界。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。
出處唐 李白詩《答山中人》詩:“問余何意棲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閑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。”
別有天地的典故
李白,字太白,自號背蓮居士,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。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(今甘肅天水附近),先世因罪遷居西域,出生在碎葉(今獨聯體境內),在綿州(今四川綿陽)的青蓮鄉長大。
李白年輕的時候,愛好劍術,輕財仗義,善于作詩。25歲那年,他身佩寶劍,辭別親人,離開故鄉,出外遠游。幾年間,漫游了現湖南、湖北、江蘇、浙江的許多地方。他才能出眾,抱負遠大,渴望參加政治活動,但是在黑暗的官場里,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,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。
四十一歲那一年,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,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“太平天子”,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。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。但李白性情孤傲,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,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,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。
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,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,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。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,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,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。
離開長安之后,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。由于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,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,希望擺脫丑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。《山中問答》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,詩意是這樣的:有人問我為什么棲宿在碧山,我微笑著沒有回答,心中自在悠閑。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,這里另有一種境界,不同于黑暗、污濁的人間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別有天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難得糊涂 | 林語堂《中國人之聰明》:“鄭板橋曰:‘難得糊涂’。” |
習非成是 | 西漢 揚雄《法言 學行》:“習乎習,以習非之勝是,況習是之勝非乎?” |
遁世離俗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。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主憂臣勞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臣聞主憂臣勞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會稽,所以不死,為此事也。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撈一把 |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撈一把,可是越撈越深。” |
慷慨悲歌 | 晉 陶潛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》:“慷慨獨悲歌,鐘期信為賢。” |
安眉帶眼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,直須要我開口說。” |
主明臣直 | 明·張居正《帝鑒圖說》上篇:“妾聞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由陛下之明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