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口開河的成語故事

拼音xìn kǒu kāi hé
基本解釋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嘴唇張合。
出處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。”
信口開河的典故
楚漢相爭時期,劉邦與項羽在靈壁激戰,劉邦敗北,屯兵滎陽。項羽授英布為“當陽君”,率40萬進駐九江。劉邦派“典謁官”隨何去勸說英布投降。英布則說隨何信口開河,然而他還是投降劉邦。劉邦故意氣他,后設宴款待,封“九江侯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信口開河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德重恩弘 | 唐·韓愈《袁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顯榮頻煩,稱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 |
節用裕民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足國之道,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 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壽昌大笑起來,掉頭對著立群說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首身分離 | 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。’” |
仰屋著書 | 《梁書·南平元襄王偉傳》:“下官歷觀世人,多有不好歡樂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書。千秋萬歲,誰傳此者。”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,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。” |
路無拾遺 | 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孔子初仕為中都宰,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,長幼異食、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、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、路無拾遺、器不雕偽,……” |
反面無情 | 明 邵璨《香囊記》:“他也是一個君主,恐怕反面無情,那時節悔之晚矣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