羞與為伍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ū yǔ wéi wǔ
基本解釋把跟它在一起看作羞恥的事。形容蔑視對方;不愿意同行或同列。伍:在一起;作同伴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黨錮列傳》:“逮桓靈之間,主荒政謬,國命委于閹寺,士子羞與為伍。”
羞與為伍的典故
秦末漢初時,由于漢王劉邦能夠招賢納士,廣羅人才,所以許多有本領的謀士、大將紛紛投在他的門下。在這些人才中,韓信是一個突出的人物,曾被蕭何稱為“國士無雙”的難得之將才。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,韓信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,為后來西漢王朝的建立,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由于韓信功高勢大,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嫉,也引起了劉邦的不安。漢朝建立不久,有人向劉邦報告,說韓信想謀反,劉邦用計逮捕了他,后因查無實據,才放了他。
韓信雖然被釋放并封為淮陰侯,但心中總是悶悶不樂。他始終認為自己功勞大,本領高,對其他一些大臣和將領都看不上,便經常告病不上朝。他眼見周勃、樊噲、灌嬰等人人前一套,人后一套,更是不愿意和他們一塊兒上朝。
有一次,韓信從樊噲的門口經過,樊噲很殷勤地把他請到家里,很客氣地說:“大王肯光臨敝舍,臣下我感到十分榮幸。”韓信本來就瞧不起樊噲,現在見樊噲虛情假義地來這一套,越覺討嫌,坐了一會兒,就告辭了。樊噲跪著把韓信送走。韓信一出大門,笑了笑說:“我真丟人,這一輩子竟然同樊噲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!”
“羞與噲伍”即以和樊噲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感到羞恥,據此,人們引伸出“羞與為伍”這句成語,表示恥于同自己所輕視的人在一起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羞與為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半途而廢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” |
輕歌曼舞 | 《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》:“助人間才子佳人興,輕歌慢舞,任星移斗橫。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窮鄉僻壤 | 宋 曾鞏《敘盜》:“窮鄉僻壤、大川長谷之間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錢,無告糴之所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戶限為穿 |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(智永禪師)積年學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石。人來覓書,并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天昏地暗 |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