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動不如一靜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
基本解釋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,還是不做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出處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上卷:“孝宗幸天竺及靈隱,有輝僧相隨。見飛來峰,問輝曰:‘既是飛來,如何不飛去?’對曰:‘一動不如一靜。’”
一動不如一靜的典故
南宋時期,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飛來峰就問隨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來,僧端把當年印度僧人驗證飛來峰原本是西天靈鷲山的典故說了一遍。孝宗問為什么不再飛走呢?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:“諺語不是有‘一動不如一靜’嗎?”孝宗認為言之有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動不如一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高聳入云 | 劉伯承《回憶長征》:“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,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。” |
人面獸心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贊》:“夷狄之人貪而好利,披發左衽,人面獸心。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逸游自恣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少為貴戚,逸游自恣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草菅人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!”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心直口快 | 元 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,哥哥是好人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