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舉兩失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jǔ liǎng shī
基本解釋舉:舉動。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。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。
出處《綱鑒抄略》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。”
一舉兩失的典故
宋朝時期,宋仁宗因郭皇后與寵妃之間的矛盾就要廢了郭皇后,宰相呂夷簡積極鼓動仁宗廢后。御史中丞孔道輔、右司諫范仲淹堅決反對廢后,仁宗大發雷霆降他們兩人的職,河陽判官富弼上書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舉兩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輕而易舉 | 《詩經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鮮克舉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,然人莫能舉也。” |
鐵郭金城 | 清·馮桂芬《公啟曾協揆》:“大軍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聲威;大軍不至,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。” |
目光短淺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一章:“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。”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鼻青臉腫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 |
皮開肉綻 | 元 鄭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。” |
半路出家 |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