茹苦含辛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ú kǔ hán xīn
基本解釋吃苦的;含著辣的。比喻忍受大的艱苦。
出處宋 蘇軾《中和勝相院記》:“茹苦含辛,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。”
茹苦含辛的典故
傳說宋朝時期,人們修養佛性往往一開始就進駐山林,踏著荊棘與蛇蟲,在霜雪中裸體行走,甚至更有人割下自己的肉烹燒去喂老虎以及其他的小動物,這些人茹苦含辛以為就能成佛,人們感慨“佛之道難成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茹苦含辛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明·沈璟《義俠記·除兇》:“他自要去送性命,干俺甚事,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” |
斬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快馬加鞭 |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馬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。” |
清清楚楚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勝衣,故憨憨的只管貪看。” |
損人不利己 | 魯迅《書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對的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屈指一算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過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。” |
慌里慌張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》:“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,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