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而無功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áo ér wú gōng
基本解釋勞:勞累;勞苦;功:功效;成效。花了力氣卻沒有成效。
出處先秦 管仲《管子 形勢》:“與不可,強不能,告不知,謂之勞而無功。”
勞而無功的典故
孔子作為有名的教育家、社會活動家,極力主張以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,恢復過去周朝的禮制。他認為統治者只要用“仁義”來感化百姓,處理諸侯國之間的關系,恢復禮制,天下就會安定。為此他曾周游列國,向各諸侯國國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,并請他們采納。遺憾的是,他的那些政治主張并不像他的教學見解那樣受人敬佩和歡迎,到處碰壁。孔子的學生顏回便去問魯國一個叫太師金的官吏:“我的老師孔子到處游說,勸人家接受他的主張,可是到處碰壁。這次去衛國,你看情況會怎樣?”大師金搖搖頭說:“我看還是不行。現在戰亂四起,各國國君為爭地盤都在忙于打仗,對你老師的‘仁義道德’那一套非常反感,誰會去聽那些不合時宜的說教呢?如蔡、陳兩國就是如此。如果到衛國去游說,肯定不會有什么好結果。”太師金又舉例作進二步解釋:“船在水里是最好的運輸工具;車是陸上最好的運輸工具。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陸上來運貨,那是白費力氣,勞而無功。你的老師要去衛國游說,好比是把船弄到陸上去運貨一樣,其結果,必然是勞而無功,可能還會招災惹禍。你們不要忘了去陳國的教訓,那時你們到陳國不是沒人理睬,而且七天弄不到飯吃嗎?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勞而無功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金不換 | 京劇《粉妝樓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敗子回頭金不換。” |
反哺之私 | 晉 成公綏《烏賦》:“雛既壯而能飛兮,乃銜食而反哺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順口溜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幾句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勢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間有些頂門杠!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。” |
二八佳人 | 宋·蘇軾《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》詩:“二八佳人細馬馱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 |
活蹦亂跳 |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。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咄咄逼人 | 晉 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” |
經緯天下 |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普施明法,經緯天下,永為儀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