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杰地靈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
基本解釋人有英杰;地有靈秀之氣;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;就會成為名勝地區。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靈秀之地。
出處唐 王勃《滕王閣詩序》:“人杰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。”
人杰地靈的典故
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,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,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。
王勃正好路過這里,也應邀參加。因為他才十四歲,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。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,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,以便當眾炫耀一番。
大家酒酣之際,閻都督站起來說:“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,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,各位都是當今名流,請寫賦為序,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,話畢,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。
但是大家推來推去,沒有一個人動筆。后來推到王勃面前,王勃競將紙筆收下,低頭沉思。過了一會兒,王勃卷起袖口,揮毫即書。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,不太高興,走出大廳,憑欄眺望江景,并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,隨時抄給他看。
才過一會兒,侍從抄來《滕王閣序》的開頭囚句:“南昌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輕,地接衡廬。”這四句的意思是:滕玉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,現在歸你洪州府。它的上空有冀、鞍兩墾,地面連接衡山、廬山兩山。閻都督看了,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,誰都會寫,一笑置之。其實,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,縱橫交錯,起筆不凡。
接著,侍從又抄來了兩句,“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匝越。”閻都督看了有些吃驚。他想,這少年以三江(指荊江、湘江和浙江)為衣襟,又將五湖(指太湖、都陽湖。、青草湖、丹陽湖、洞庭湖)為飄帶,既控制著南方遼闊的楚地,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,大有舉足輕重。扭動乾坤之氣。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,不是大胸襟、大手筆是不可能的。
侍從接著抄上來幾句,更使閻都督吃掠:“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。”原來,王勃在這里用了兩個典故。前一個典故是說,物有精華,天有珍寶,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間。意思是洪州有奇寶。后—個典故是說,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愿當官,但與大守陳蕃是好朋友。陳蕃特地設一只榻,專供接待徐孺之用。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。
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,越看越欽佩,連聲稱贊“妙!妙!妙文難得!”再也不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。王勃寫完后,走到閻都督面前,謙遜他說:“出丑之作,望都督指教。”閻都督高興他說:“你真是當今的奇才啊!”于是重新就座,凈都督把王勃奉為—上賓,并親自陪坐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人杰地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乘風破浪 | 《宋書 宗愨傳》:“愨少時,炳問其志。愨答曰:‘愿乘長風破萬里浪。’” |
死要面子 | 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。” |
發綜指示 | 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夫獵,追殺獸兔者狗也,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。” |
鼠憑社貴 | 南朝 梁 沈約《恩幸傳論》:“曾不知鼠憑社貴,狐藉虎威,外無逼主之嫌。” |
匡亂反正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 |
棟梁之材 | 南朝 梁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庾子嵩目和嶠,森森如千丈松,雖磊砢有節目,施之大廈,有棟梁之用。” |
蝶粉蜂黃 | 唐·李商隱《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》:“何處拂胸資蝶粉,幾時涂額藉蜂黃。” |
慌里慌張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》:“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,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
喜新厭舊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,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。” |
遁入空門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門,我聽見,并不驚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