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僉事招飲于城西門燕山亭
高僉事招飲于城西門燕山亭。清代。劉鶚。 步出城西門,晴日光離離。不知春淺深,綠葉含曉滋。感茲時物變,但恐毛發(fā)衰。徘徊燕山亭,勝友相追隨。鮮鮮棠梨花,灼灼丁香蕤。節(jié)序固已晚,聊復(fù)折一枝。緬懷古之人,俯仰令心悲。草玄良自苦,獻璞寧非癡?何如即時酒,歌我浮云詩。漁人發(fā)清響,遠過竹與絲。風(fēng)吹羅衣裳,為子舞僛僛。微酣劇談笑,倒景已莫追。為樂慎勿極,茍無負良時。
[清代]:劉鶚
步出城西門,晴日光離離。不知春淺深,綠葉含曉滋。
感茲時物變,但恐毛發(fā)衰。徘徊燕山亭,勝友相追隨。
鮮鮮棠梨花,灼灼丁香蕤。節(jié)序固已晚,聊復(fù)折一枝。
緬懷古之人,俯仰令心悲。草玄良自苦,獻璞寧非癡?
何如即時酒,歌我浮云詩。漁人發(fā)清響,遠過竹與絲。
風(fēng)吹羅衣裳,為子舞僛僛。微酣劇談笑,倒景已莫追。
為樂慎勿極,茍無負良時。
步出城西門,晴日光離離。不知春淺深,綠葉含曉滋。
感茲時物變,但恐毛發(fā)衰。徘徊燕山亭,勝友相追隨。
鮮鮮棠梨花,灼灼丁香蕤。節(jié)序固已晚,聊複折一枝。
緬懷古之人,俯仰令心悲。草玄良自苦,獻璞甯非癡?
何如即時酒,歌我浮雲(yún)詩。漁人發(fā)清響,遠過竹與絲。
風(fēng)吹羅衣裳,為子舞僛僛。微酣劇談笑,倒景已莫追。
為樂慎勿極,茍無負良時。
唐代·劉鶚的簡介
劉鶚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說家。譜名震遠,原名孟鵬,字云摶、公約。后更名鶚,字鐵云(劉鐵云[1]),又字公約,號老殘。署名“洪都百煉生”。漢族,江蘇丹徒(今鎮(zhèn)江市)人,寄籍山陽(今江蘇淮安區(qū))。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(xué)派南宗李光炘(龍川)之后,終生主張以“教養(yǎng)”為大綱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生產(chǎn),富而后教,養(yǎng)民為本的太谷學(xué)說。他一生從事實業(yè),投資教育,為的就是能夠?qū)崿F(xiàn)太谷學(xué)派“教養(yǎng)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(zhàn)、堅韌不拔,太谷學(xué)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...〔
? 劉鶚的詩(249篇) 〕
宋代:
陸游
造物寧能困此翁,浩歌庭下答松風(fēng)。
煌煌斗柄插天北,焰焰月輪生海東。
造物甯能困此翁,浩歌庭下答松風(fēng)。
煌煌鬥柄插天北,焰焰月輪生海東。
清代:
龍啟瑞
未了看山愿,城西住少時。夢猶京闕戀,歸為友朋遲。
黃葉聲中酒,蒼葭閣上詩。東瀛一回首,揮涕萬人知。
未了看山願,城西住少時。夢猶京闕戀,歸為友朋遲。
黃葉聲中酒,蒼葭閣上詩。東瀛一回首,揮涕萬人知。
明代:
傅圭
案牘勞終日,何如此職清。坐談惟往圣,環(huán)立有書生。
棘院頻抽句,賢關(guān)久擅名。盡心期報國,端不負生平。
案牘勞終日,何如此職清。坐談惟往聖,環(huán)立有書生。
棘院頻抽句,賢關(guān)久擅名。盡心期報國,端不負生平。
唐代:
李端
追涼尋寶剎,畏日望璇題。臥草同鴛侶,臨池似虎溪。
樹閑人跡外,山晚鳥行西。若問無心法,蓮花隔淤泥。
追涼尋寶剎,畏日望璇題。臥草同鴛侶,臨池似虎溪。
樹閑人跡外,山晚鳥行西。若問無心法,蓮花隔淤泥。
明代:
殷奎
仆子中夜起,將牛耕古城。古城古人筑,古城今人耕。
古人誰復(fù)在,古城今人平。黃蒿上莽蒼,白骨下縱橫。
仆子中夜起,將牛耕古城。古城古人築,古城今人耕。
古人誰複在,古城今人平。黃蒿上莽蒼,白骨下縱橫。
明代:
劉基
天塹長江似海深,江頭山鬼笑埋金。
東家釀酒西家醉,世上英雄各有心。
天塹長江似海深,江頭山鬼笑埋金。
東家釀酒西家醉,世上英雄各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