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陵陽山登天柱石,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
至陵陽山登天柱石,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。唐代。李白。 韓眾騎白鹿,西往華山中。玉女千馀人,相隨在云空。見我傳秘訣,精誠與天通。何意到陵陽,游目送飛鴻。天子昔避狄,與君亦乘驄。擁兵五陵下,長策遏胡戎。時泰解繡衣,脫身若飛蓬。鸞鳳翻羽翼,啄粟坐樊籠。海鶴一笑之,思歸向遼東。黃山過石柱,巘崿上攢叢。因巢翠玉樹,忽見浮丘公。又引王子喬,吹笙舞松風。朗詠紫霞篇,請開蕊珠宮。步綱繞碧落,倚樹招青童。何日可攜手,遺形入無窮。
[唐代]:李白
韓眾騎白鹿,西往華山中。玉女千馀人,相隨在云空。
見我傳秘訣,精誠與天通。何意到陵陽,游目送飛鴻。
天子昔避狄,與君亦乘驄。擁兵五陵下,長策遏胡戎。
時泰解繡衣,脫身若飛蓬。鸞鳳翻羽翼,啄粟坐樊籠。
海鶴一笑之,思歸向遼東。黃山過石柱,巘崿上攢叢。
因巢翠玉樹,忽見浮丘公。又引王子喬,吹笙舞松風。
朗詠紫霞篇,請開蕊珠宮。步綱繞碧落,倚樹招青童。
何日可攜手,遺形入無窮。
韓衆騎白鹿,西往華山中。玉女千馀人,相隨在雲空。
見我傳秘訣,精誠與天通。何意到陵陽,遊目送飛鴻。
天子昔避狄,與君亦乘驄。擁兵五陵下,長策遏胡戎。
時泰解繡衣,脫身若飛蓬。鸞鳳翻羽翼,啄粟坐樊籠。
海鶴一笑之,思歸向遼東。黃山過石柱,巘崿上攢叢。
因巢翠玉樹,忽見浮丘公。又引王子喬,吹笙舞松風。
朗詠紫霞篇,請開蕊珠宮。步綱繞碧落,倚樹招青童。
何日可攜手,遺形入無窮。
唐代·李白的簡介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
...〔
? 李白的詩(963篇) 〕
清代:
丘逢甲
百硯齋中十二方,買從京口壓歸航。漢碑周鼓留殘篆,珍重流傳古揭陽。
百硯齋中十二方,買從京口壓歸航。漢碑周鼓留殘篆,珍重流傳古揭陽。
宋代:
陸游
湖邊一夜霜,庭樹無秋聲。懶不近筆硯,何以紓幽情。
但有一睡耳,展轉無由成。起擁地爐暖,坐待天窗明。
湖邊一夜霜,庭樹無秋聲。懶不近筆硯,何以紓幽情。
但有一睡耳,展轉無由成。起擁地爐暖,坐待天窗明。
元代:
張昱
百年妄引幾曾停,看取池塘草又生。蝶戲落花真自適,鶯啼深院欲誰驚?
盧郎此去應如愿,宋玉從來最有情。一枕好風吹酒覺,不愁春夢不分明。
百年妄引幾曾停,看取池塘草又生。蝶戲落花真自適,鶯啼深院欲誰驚?
盧郎此去應如願,宋玉從來最有情。一枕好風吹酒覺,不愁春夢不分明。
明代:
文徵明
短榻無聊擁敗綈,開門深雪壓檐低。蒼松白石寒相照,曲巷斜橋去欲迷。
舞態不禁風脈脈,羈懷都似鳥凄凄。小山詩思清如許,不見高人出剡溪。
短榻無聊擁敗綈,開門深雪壓檐低。蒼松白石寒相照,曲巷斜橋去欲迷。
舞態不禁風脈脈,羈懷都似鳥凄凄。小山詩思清如許,不見高人出剡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