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的成語故事

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,kě yǐ gōng yù
基本解釋他山:別的山。別的山上的石頭。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。
出處元·許名奎《忍經》:“堯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自拔來歸 | 《新唐書 李勣傳》:“三年,自拔來歸,從秦王伐東都,戰有功。” |
| 處之泰然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賢哉!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”宋 朱熹注:“顏子之貧如此,而處之泰然,不以害其樂。” |
| 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| 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| 當機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機立斷。” |
| 膽寒發豎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惡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聞者靡不膽寒發豎,永為子孫之戒。” |
| 不費吹灰之力 |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7回:“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,撫臺便這樣的信從,若替他辦那事,自不費吹灰之力。” |
| 遁入空門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門,我聽見,并不驚異。” |
| 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| 不得而知 |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