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亭玉立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íng tíng yù lì
基本解釋形容身材碩長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麗的花木。亭亭:高聳直立的樣子;玉立:比喻身材高而美麗。
出處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丈,亭亭而立。”
亭亭玉立的典故
北齊時期,武成帝高湛慘無人道,殺害自己的侄兒高百年,與哥哥高洋的妻子李氏淫亂,經常沉溺于酒色,身體日漸消瘦,極度虛弱,經常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美人站在眼前。太醫徐之才給他開藥治病,不久果然病愈。后他又更加淫亂而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亭亭玉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’” |
| 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| 一視同仁 | 唐 韓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| 見多識廣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還是大家寶眷,見多識廣,比男子漢眼力,到勝十倍。” |
| 走馬觀花 |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詩: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 |
| 高步闊視 | 清·袁枚《新齊諧·冷秋江》:“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闊視,持大扇擊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東》,于于然來。群鬼盡散。” |
| 促膝談心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談心,甚是款洽。” |
| 以弱制強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將苑·將剛》:“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,以柔制剛。” |
| 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。” |
| 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” |